咨询服务热线:400-366-1588
发布日期:2024-10-01 11:43:26阅读: 次
B体育这一系列的影像作品中,有一首作为表格的诗,列举了赤、橙、黄、绿四种颜色,以及对应的染料、矿物、宝石与金属。
而在第一部短片《先知就是喉舌》中,从镜中看到的“先知”没有眼睛只有喉舌,仿佛在说些什么,却一片静默。画面消失后出现一行打油诗,像童谣,也像某种谶语:
艺术家提到,金属常常被用来命名某个时代,诸如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今天的时代或许是锌的时代,以锌版摄影为标志,闪烁着蓝色的光泽。
在《颜色的故事》中,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前资深艺术教育负责人斯黛拉·保罗带领读者在对艺术作品的具体分析中认识颜色的历史文化意义;从颜色(物质、材料)的角度串讲艺术史,并将色彩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呈现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科学发现与激情创作的相互影响。
本文从《颜色的故事》中截取了一些片段,意图从这些片段中带领读者管窥颜色的在艺术创作和文化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卡尔库之梦》是一幅巨型布面作品,由 36 名艺术家集体创作。它传达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梦的信息,在这个故事里,一位虚构的赭石持有者经过长途跋涉,经受了暴风雨和其他恶劣的天气,历经了性冒险和史诗般的壮举,终于将他那神圣之物安放在了卡尔库。故事以抽象的形状表达,使用的是土著的传统颜色。这件作品是一幅分层的叙事性地图,讲述了黄金时代的颜色故事及其史诗般的形成,这得益于开垦了这片土地、建立起法律和社群盟约的祖先们,他们在当代生活的图像、材料和地理环境中继续与后代们交流着。
赭石那有限的颜色范围绝不意味着晦暗或者简化。它可以是棕色、黄色或一系列红色,这就取决于材料的来源,以及材料开采、研磨与转化为颜料的方式(加热或别的方式)。每一个天然矿床都不相同,进入矿床需要严格控制且具有仪式感。对于澳大利亚土著人来说,赭石不只是颜料,它象征着更伟大的事情:它代表了一种地方性和认同感。卡尔库的矿藏是最神圣的矿场之一,文化遗产与这个地点及其在祖先的宇宙哲学中的位置联系在一起。在这件作品中,丙烯颜料讲述了一个传统赭石颜料形成的故事,作品用当下的表达方式清楚地阐明了古时语言。
朱红色(vermilion)是炼金术的产物。它的合成是中世纪绘画技术的核心创新之一。炼金术士是化学家的前身,他们研究萃取、蒸馏和转化的过程,通过加热、混合和操控材料来把控实验。尽管隐喻的、象征的观念和炼金术语言混杂在一起,这些实验从根本上说是对世界本质的探究,是一种科学B体育。为了将基础物质转化成黄金,炼金术士开展了连续的“操作”或工艺流程,每一步都有与颜色变化相关的阶段。
连续变化的过程中最关键的跳板就涉及红色。13 世纪的神学家和学者大阿尔伯特在《矿物之书》(Book of Minerals)里说到B体育,如果一名炼金术士想要提炼出黄金,他就应该寻找书中所说的“红色炼金药”。在炼金术的语境中,红色与金子是临界结合的关系,这两种元素是紧密联系的。
朱红色的红来自两种材料的技术性结合,每种材料本身都承载着隐喻意义。人们认为硫黄和汞(水银)是所有金属炼制的基石。大阿尔伯特解释道:“我们可以说,在金属的构成过程中,硫黄好比男性中的物质,水银如同经血凝结成的胚胎物质。”这些基本元素承载着希望和力量。为了合成朱红色颜料,汞和硫黄被密封在一个容器里高温炙烤。留存下来的秘方五花八门,其中一个是本笃会修士特奥菲卢斯编写的,它告诉读者要把容器埋进炽热的煤中,直到传出碎裂的声响,这就表明其内盛的物质已经达到化合成全新结合物所需要的温度。结合的成果是鲜红固体结块,能制成一种明亮而饱和的红色,用于蛋彩画绘制时具有独特的覆盖性,就像在杜乔所绘面板里那样。这种颜料必须被研磨得极细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琴尼 诺·德·安德烈亚·琴尼尼在写于 14 世纪的《艺匠手册》(Il Libro dell’Arte)里建议道:“如果你二十年如一日地研磨,所出的颜色还能更细腻、更漂亮。
《夫人、松鼠和椋鸟》的青绿色背景用的是石青。就像群青的主要成分青金石一样,石青也来自岩石,这种岩石里含有的是蓝铜矿,即碳酸铜。比起青金石来,这种石头的获取要容易得多,它在德国和匈牙利都有特别好的矿藏。石青曾经被称作“citramarine”,暗示它的起源在“靠近海边”,与之相反,更为珍贵的群青(ultramarine),意为“远隔重洋”—在字面上就确认了它的稀缺性和来源地。和其他颜料一样,蓝色也是在药店里面出售的。15 世纪晚期一名供应商的价目表上显示群青的价格是石青的十倍,当然石青本身也很贵重,其价值是铅黄颜料的十倍。所以比起群青,石青在更多的艺术作品中有所发现就不足为奇了。鉴于价值悬殊,好几部论著都记述了伪劣鉴别检测,比如经过灼烧以后,石青冷却会变黑而青金石不会。
开采出来的石青要经过研磨、淘洗和过滤。其颜色因原料来源和粉碎程度各不相同:如果矿石被研磨得过于精细,颜料的色泽将变得黯淡微弱。石青含沙的质地使得它难以操作,而且颜料与油相互作用会导致色泽变暗。通过将质地粗糙的石青与铅白相混合,再在白色的底子上连涂两层,小荷尔拜因在《夫人、松鼠和椋鸟》中创造了一片色泽饱和的不透明区域。作品绘制距今近 500 年,颜色看起来依旧鲜艳生动。
来自海洋的紫色染料令人梦寐以求,人们为之立法并纷纷仿造,在各个时期它都贵比黄金。不说几千年,生产紫色的技术复杂的产业至少推动了数百年的经济发展。这是一个由腓尼基人(Phoenicians)发展出来的产业,他们独特的名字就源于“紫色”的希腊文。在小亚细亚和希腊的部分地区,早在公元前 15 世纪的青铜时代,人们就能制造紫色染料了。公元前第一个千年,擅于航海的“紫色民族”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设立了贸易和生产中心的网络,其枢纽就在今天黎巴嫩的提尔。提尔紫是奢侈品之巅,罗马人为之心醉神迷。公元 1 世纪,老普林尼写道:“这就是罗马的束棒和战斧为之开路的紫色;这是高贵青年的桥梁……它被召唤进来以安抚神灵……它和黄金一起分享胜利的荣耀。基于这些理由,我们必须宽恕对紫色的疯狂渴望。”
这种着色剂产生于软体动物海蜗牛的腮腺。在老普林尼记录罗马人的紫色品味好几个世纪之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描述了创造紫色所涉及的挑战。在公元前 4 世纪的《动物志》中,亚里士多德断言要提取分泌器官绝非易事,每一只腺体只能产生一小点儿黏液。大约需要 10 000只海蜗牛才能制出 1 克染料。在地中海沿岸,我们依然可以从古老的加工程序遗留下来的如山的贝壳里看到所需大量海蜗牛的证据。黏液被加热、匀热、撇去表面的浮沫,再入铅缸里浸泡,工人们要忍受巨大的恶臭,等氧气、热量和光照把这些腥臭物质转化成颜色变化的序列:黄色、绿色、蓝绿色、蓝色、红色,以及最终深浅不一的紫色。老普林尼称,这种特殊的提尔紫是从两种不同种类的软体动物中提取出的不同紫色染料,进行双重加工的成果。单独提取的话B体育,骨螺会产出一种发暗的深紫色,蛾螺会产生一种快速褪色的更偏红的色调。骨螺和蛾螺合在一起则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持久的颜色,老普林尼将其描述为“血液凝固的颜色,背光则黑,迎光则亮”。这种光辉或者光泽是提尔紫染料最被人珍视的特性。在老普林尼的时代,提尔紫作为地位高贵甚至皇室的象征已经被很好地建立起来了。
蒙雷阿莱大教堂巨大的马赛克方案覆盖了 6300 多平方米的墙面和天顶,其装饰大量使用了金色。环境被设计成可控的,里面的光线条件极为特殊,现代观者已经无法感受到了。从外部进来的光线受到严格限制,但是当礼拜者穿过圣殿时,柔和的人造烛光和灯光就会从成千上万金色嵌块的表面反射回来,使人感受到动态的效果,眼睛和身体都在运动中。每一块金方块都是中间夹有金属箔的玻璃层块,这些嵌块无规则地嵌在石膏基底层里。和地面马赛克不同,墙壁或天顶装饰在功能上并不需要表面均匀。通过有意的不规则组合,色块以不同方式获取反射,呈现闪烁的光芒。有些嵌块是以独特的前倾角度被嵌入的,以便把光投射到观众站立的地方。神学和材料的完美结合使得这件艺术品不仅成了光的容器,也变成了光的生成器。
在古代和中世纪时期,描述艺术作品是一种被称为“艺格敷词”(ekphrasis)的修辞学训练。许多书面段落都清晰又不乏诗意地描述了拜占庭人对伟大教堂的高度主观性的特殊体验,并指出光和色彩能够激发敬畏之情(甚至泪流)。生活在 12 世纪的塞萨洛尼基的米海尔对另外一个空间的描写也同样适用于蒙雷阿莱:“明亮的金色让它看起来几乎要滴下来了;它的光辉灿烂让人湿润的眼里涌起波涛,这让被注视着的金色也泛起湿气,仿佛在熔流中缓缓流动。
黄色的硫化砷(雌黄)及其橙色的对应物质红硫化砷(雄黄)自古以来就为人所用,它们的毒性也众所周知。和其他矿物一样,雌黄既是药物又是艺术家的颜料,在医学领域,它的毒性被认为是良性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医学文书里提到过它,后来的希腊和罗马作家都将其评价为脱毛药物,又与之矛盾地认为它能延缓脱发。就艺术而论B体育,即使老普林尼和其他人都注意到这种叫做“金黄颜料”(auripigmentum,字面意思“金色的颜料”)的矿物质的美丽,并且相信其本身就含有黄金,他们也都提醒人们要小心谨慎。到了中世纪,艺术家指南描述了天然的和合成的雌黄、雄黄,并带有明确的警告。“这种颜色真的有毒,”
琴尼尼写道,“谨防它弄脏你的嘴,以免你的身体受到伤害。”在这种已知危险的背景下,艺术家尤其是威尼斯的艺术家还继续使用这种有毒颜料(尽管很少量)。威尼斯人吉安·保罗·洛马佐在 1584 年的一本画家手册里写道:“煅烧过的雌黄是黄金的颜色,而它就是威尼斯画家的炼金之术。”在《诸神的盛宴》中,西勒诺斯身着一件橙色斗篷,就是用雄黄画就的。
宝石的商品价值和它从内部发出彩光的能力使它们在整个中世纪成为精神超越的象征。12 世纪,絮热院长写到了宝石把他从地面小世界带到更高领域的能力。他指出,多种颜色的宝石激发了对外部的关注,宝石的多彩之美有将物质转化成非物质的力量。对珠宝引人共鸣的色彩的冥想观察使他产生了幻觉,自己“身处宇宙的某个陌生之地,既不完全在泥土里,又不完全在天堂的纯净中”。
人们认为抽象的美德是宝石本身固有的。中世纪的宝石匠把宝石和非物质属性以寓言般的方式联系了起来。宝石匠还会提供有关物质价值的医学建议和医学信息,其中一些是更为古老的传统的延续。祖母绿的绿颜色令人想起伊甸园和葱翠的田园美景,几千年来这种颜色都被认为能让眼睛得到休息和舒缓。从古代开始,绿宝石就被碾磨成粉用作眼膏,它的保护力是极为传奇的。据说罗马皇帝尼禄就曾拥有一块巨大而清澈的绿宝石,他在观看角斗士战斗时把它当成古代的太阳镜来用。1000 多年以后,13 世纪的学者,如巴塞洛缪斯·安杰利卡斯仍旧写到绿色有“吸引和安抚双眼去观察宝座,还能恢复和舒缓视力”的特殊能力。与古代学者一样,在巴塞洛缪斯看来,颜色来自四元素的混合。绿色被认为是火与土的混合物里的一个特别平衡的中点:对感官与身体都是一种温和又和谐的抚慰。
古代雕塑原本是彩色的。然而几千年以后从地下挖掘出来时,大部分雕塑上的颜料已经消失了。在现代人看来,新近发现的古代大理石的纯白色看上去十分夺目,启发了从 16 世纪的米开朗基罗直到今天的艺术家——尽管他们的灵感是由误解激发的。古代雕塑,褪去了色彩,显现出淡淡的白色,按 18 世纪伟大的古典捍卫者约翰·温克尔曼的说法,它们散发着“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实际上,希腊雕塑在颜色上远非朴素。阿尔玛-塔德玛那 19 世纪的帕特农神庙幻想描绘了公元前 5 世纪的在建工程,就说明了这一关键点。他将著名的墙面饰带绘制成彩色的,彩色人物形象在深蓝色的背景上清晰地浮现出来。将此作与帕特农神庙西面山墙残存的彩虹女神伊丽丝雕像比较一下,女神看上去是纯白的,但是裸眼看不到的颜色却保留在系外衣的腰带上。
关于使用多色的间接性文献证据包括古代作者对颜料的描述,以及对雕塑鲜艳色彩最终会转瞬即逝的偶尔暗示。在欧里庇得斯的戏剧中,特洛伊的海伦抱憾她的美貌带来的悲惨结局:“但愿我能像你擦掉雕像颜色那样褪去我的美貌,呈现一副丑陋一些的外貌。”对于古代雕塑,古代的观念和现代的(错误)理解是多么不同啊,现代人对的白色大加赞赏。用温克尔曼的话说:“色彩有助于美,但是它不是美本身……白色是反射光线最多的颜色,因此最容易被感知,一副美丽的身躯越是雪白,越是美丽。”
安塞尔莫的《灰色朝着“群青”发光》是对颜色、风景、自然力量和艺术史的隐喻研究。作品标题维护了颜色的优先性,但也在“lightening”的双重定义(译者注:ightening,变轻或者发光)里暗示了其他潜在意义的多样性。灰色构成了钢索悬挂着的沉重花岗岩石块。这些石块扮演着一个不可能的角色,它们的位置像是在暗示着多云的、没有重量的天空。在下面,灰色的对应物是一块小的、扁平的、涂着浓烈群青蓝的长方形。这种特殊的蓝色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价值观产生了共鸣,当时对这种罕见而昂贵的颜料的使用十分谨慎而充满意味,并且总是展现着价值,无论是精神层面的、金钱层面的还是两者兼有。这种颜料来自青金石,它从遥远的海外矿山中得来,即使是在标题的英文翻译中,安塞尔莫都保留这个词能唤起对它起源的回忆的意大利语形式:Oltremare(字面意指“外国的”“海外的”)。这个词不仅指出了一种颜色,还指向一个地点和一段行程。这块小小的群青在比它大得多的灰域里,代表的是整个海洋,是超出博物馆围墙的广阔空间,是对更广阔世界的诗意暗示。
石块在漂浮。它们是石头,但在动态能量中它们是静止的、悬空着的。对安塞尔莫而言,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应该探索这种流动性:“我,世界,事物,生命——我们是能量点,没有必要将这些点凝固住,应该保持它们的开放性和活跃性。”
勃艮第人对黑色的嗜好反映了历史事件和社会准则,也反映了着色技术。直到 14 世纪中叶,欧洲才用真正色深且均匀的颜料生产出上等的黑色布料。尽管木炭和煤烟等材料能够产出强烈的黑色颜料,但是真正的黑色染料并不存在。只有通过媒染剂以化学方法将颜色药剂固定在布料的丝线里,颜色才会稳定。对于不同的媒染剂,着色剂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有些媒染剂可能包含了昂贵的进口金属,其中含有盐或血液或牛奶的提取物。某些桤木或栗树的树皮、根或果实若与合适的媒染剂一并使用,可以产生灰色或棕色的色彩;在染缸里连续操作几次以后,颜色就会加深到近乎黑色。这种方法在蓝色底料基础上进行黑色染料的操作会特别有效。黑胡桃木的树皮和树根能够产出最佳的效果,但这种有毒的树木被认为是邪恶的,因为它的树根会杀死牲畜和附近的植物。中世纪染料工唯一可用的只有“橡木苹果”,它能产出坚固、均匀、单色的黑色,这是一种因昆虫幼虫被树木汁液包裹而形成的虫瘿,只有在东欧、近东或北非地区才能找到。
在人们对黑色的需求增加之前,染坊并没有特别的动力完善技术。14 世纪中期的大瘟疫夺走了欧洲三分之一人口的生命,此后人们对黑色的品味提高了,部分原因可能是在黑色中新发现了节制感或人们怀有赎罪之愿。黑色已经与公共权威和职业身份联系在一起,地方行政官、教授和财政人员都穿上了黑色。瘟疫过后,禁奢法令为穿着定了明确的准则,严禁非贵族穿着某些颜色的衣服,并显著区分了社会等级。阶层B体育、出生、财富和职位的分层通过颜色的编码变得明确。禁奢法令旨在抑制铺张的奢华,那会引发破坏性的个人债务,同时要引导经济从昂贵的进口转向国内产品。道德也发挥了作用:有意回避过于炫耀或者招摇的打扮。